又有美元基金宣布独立运营,VC/PE“国产化”按下加速键
消息一出,引发创投圈广泛关注。从今年6月红杉资本宣布实现三大区域(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各自完全独立、采用不同品牌运营后,已有多家知名美元基金公告将拆分运营,VC/PE的“国产化”似乎还在加速中。也有VC人士告诉每经记者,这样的趋势或许还将持续下去。
知名美元基金宣布拆分运营,引发市场关注
9月22日,创投圈又迎来重磅消息。
今日凌晨,知名美元基金纪源资本(GGV Capital)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将分拆为美国和亚洲两个独立部门,重组计划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末完成。
声明中指出,在分拆之后,GGV的美国分公司将由管理合伙人Glenn Solomon、Hans Tung、Jeff Richards和Oren Yunger领导,专注投资北美、拉丁美洲、以色列、欧洲和印度/美国的跨境业务;其亚洲分公司将总部设于新加坡,由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 Lee)和符绩勋(Jixun Foo)领导,专注投资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业务。GGV的人民币基金将继续通过中国品牌纪源资本独立管理,并由徐炳东(Eric Xu)领导。
今日早间,已经从“GGV纪源资本”更名为“纪源资本”的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正式独立运营的公告。
公告显示,纪源资本已经使用了GGV这个英文名字18年,未来将不再使用。此次宣布独立运营后,纪源资本将更加专注在中国的本地化投资,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以及更加多样化的投后服务能力。“未来,我们也会以全新的形象继续推进业务升级,搭建更多元的投资平台。而我们中国团队将以‘纪源资本’这一品牌继续深耕中国科技行业,推动和助力创新创业。”
纪源资本管理资产约90亿美元(约合657亿人民币),在国内投资了阿里巴巴、小红书、满帮、小鹏汽车等多家明星独角兽公司。
消息一出,令不少创投圈人士感到意外。但在VC/PE加速“国产化”的背景下,这样的变动似乎又在意料之中。
VC/PE“国产化”按下加速键,投资机构转型进行时
今年6月,红杉资本宣布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化策略,将在2024年3月31日前实现三大区域(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的各自完全独立,并采用不同品牌运营。各自完全独立后,红杉美欧将继续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
在彼时的公开信息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表述:“此举是为了保持红杉在各区域的持续领先地位,更好地为各自服务的创业者和LP创造更多价值。”
就在几天之前,另一家美元基金蓝驰创投官宣英文品牌将变更为“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投资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
蓝驰创投起源于美国硅谷,设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领域覆盖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目前,蓝驰创投在中国管理多只美元及人民币双币基金,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50亿元。
当前,VC/PE的“国产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来自甲子光年智库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科技产业投资机构新募基金从规模占比看,89%是人民币,只有11%是美元,这个数字在去年是68%和32%。受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元基金开始调头,大力募集人民币资金的同时也扎根本土、强调本地化,向人民币基金看齐。
有VC人士告诉每经记者,这样的趋势或许还将持续下去,进一步“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也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中70%的投资机构都很难拿到美元LP的钱了,但其对整个股权投资市场来讲,真空期跟转换期还是比较痛苦,因为涉及到模式的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并不追求有多高的收益、但要严格控制风险,第二是要服务于本地产业的发展,同时承担更多招商引资的职能,这些都是投资机构需要面临的挑战。当然有一些美元基金国内的团队其实早就在独立运营了,拆分只是形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