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财报 > 正文内容

刘柯:发展人工智能重心放在哪儿?

云智网2024-04-17聚焦财报21513
  全球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特别是AIGC如火如荼,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人工智能目前是各行各业最热的词汇,但它究竟该怎样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各方关注。是像上一代互联网那样,只发展平台应用,还是应该在上游产业链上加大力度?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目前来看,上游产业端似乎局限在基建上,包括芯片和服务器等核心领域依旧受制于人。和上一代互联网经济一样,彼时我们没有多少过硬的核心技术,但平台应用创新却做得风生水起,当然,这更多是吃了人口和消费的“红利”。不过,这种“红利”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会复刻?情景再现可能比较难。

  放眼海外人工智能产业和资本市场,其实人工智能应用端并没有出现多少伟大的公司,OpenAI算是一家工具型企业,Meta算是一家应用端企业,但并没有什么“杀手锏级”的产品。目前被资本追捧的仍是上游硬件企业,如股价大涨的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IB交换机企业Arista、半导体存储企业美光科技,这些都是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企业,是全球各大智算中心的核心设备提供商,这些硬科技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拥有核心技术,在算力上游具备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不管下游什么人工智能应用会成为爆款,这些企业都是“卖铲人”。

  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热度也在不断升温,虽然没有高端的GPU芯片,但是我们的算力输出总量依旧可以达到全球第二,我们甚至可以用一座新建城市般的规模来建设算力中心,以实现海外一个高水平智算中心的算力输出水平。而有这么多的算力输出,也必须要有大量的下游应用来消化。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游应用端数量众多,个性化需求也客观存在,可以从数量上消纳算力。

  不过,对于AI产业和资本市场一窝蜂去追捧花样繁多的下游应用也需要冷静,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掌握上游的硬件核心技术,很多应用就是无本之末,仅仅从消纳算力的角度去开发下游的应用,不会对产业链的技术提升产生多大作用。因此,

  “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交易所也要担责,而且是审核的主体责任。

  “上市委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存在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上市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违纪将终身追责。

  “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

  证监会连发三文后,几家头部券商被频频关注。我们不妨透过一组组数据,看看这些被称为券商“一哥”“二哥”的机构,是如何为亿万投资人把关,做好“看门人”的。

  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78家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单”,其中创业板24单,科创板9单,沪深主板分别为15单和8单,北交所22单。其中,中信证券保荐的撤单7家,中信建投保荐的撤单9家,两家“中字头”券商撤单占比逾两成。

  有投资者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保荐30家IPO,22家已跌破发行价,破发率为73.33%;其中,有8家公司在上市首日破发。

  2022年,中信证券保荐项目58家,其中28家超募,超募率48.28%。58家公司中,有47家在2022年当年或者2023年前三季度出现利润同比下滑,两年内业绩“变脸”比例达到81.03%。这58家公司中,目前有32家股价低于 发 行 价 ,破 发 比 例 达 到55.17%。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股价从近300元跌至17元多的*ST左江,即为中信证券保荐并持续督导。

  科创板率先退市公司之一的紫晶存储,由中信建投保荐,为此已通过先行赔付程序,赔付16986户投资者损失10.86亿元,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家央企还是今年首家虽然撤单,仍被罚款1600多万元的拟上市企业芯天下的保荐人。

  然而,就是凭着这样的“业绩”,在2023年的券商评级中,中信证券为A类,中信建投为B类;之前的2022和2021年,这两家“中字头”券商均为A类。负责投行业务的中信建投高管刘某某,年薪曾高达707.35 万元,在全部高管中排名第一,远高于董事长及时任总经理的薪酬水平。不仅钱拿得多,还多次被评为“最佳投资银行家”,名利双收好不让人羡慕。

  仅拿这两家券商为例,我们就能明白证监会诸如“加大现场抽查”“从严监管高价超募、业绩变脸”“落实机构和人员双罚”“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等等,问题导向和矛头所指都是极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