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财报 > 正文内容

宁波11岁男孩开设科普账号,一年全网圈粉30万

云智网2024-07-01聚焦财报20198

“猜猜这次我肚子里藏了什么宝贝?”一则短视频中,还没等人回答,宁波11岁男孩李於言一边将翻起的上衣松开,露出了满满一兜的昆虫壳,一边笑眯眯地说出了答案,“蝉蜕!它可以药用。蝉蜕是老熟若虫爬出土后,爬到附近的大树上或者植物上,或者直接在草地上,从胸部破开条缝,然后蝉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金蝉脱壳’……”

一年多前,在父母的支持下,11岁宁波男孩李於言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寓言同学”的账号,开始用视频方式深入浅出地解说昆虫名字的由来、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科普昆虫知识。目前,李於言已有全网粉丝30万,作品230多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300万。

“金蝉脱壳”是该账号的其中一条爆款视频。而在多条视频下,网友们都留下了类似这样的话:“中国人自己的小法布尔”“真棒小孩哥”。

安静、腼腆,这是不少人见到李於言的第一印象。不过,当提到昆虫,李於言就侃侃而谈,眼里泛着光。“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改变大家害怕昆虫的心理,让他们保护昆虫。”李於言说,自己长大后想考农业大学,未来做个专业的昆虫研究员。

在李於言的家,有两处地方最引人注目,一处是书架墙,塞满了各种与昆虫有关的图书,不少书页已经被翻破了;一处是“昆虫角”,大小不同的塑料箱和网纱箱层层叠叠,里面住着螳螂、蜻蜓、竹节虫等昆虫,他们都是李於言的“玩伴”。

妈妈於文文最早注意到儿子的爱好。从2岁开始,李於言就对昆虫情有独钟,好像一个“小虫痴”:蹲在蚂蚁窝前能观察很久,雨过天晴后钻草丛抓蜗牛也是常事,甚至还偷偷在家养蟑螂。

“养虫子总比玩手机好。”於文文和丈夫决定,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支持李於言与昆虫“交朋友”。

于是,上幼儿园时,李於言就听完了法布尔《昆虫记》的整套音频;识字后,他又看了《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专业书;如今他正和妈妈一起啃大学教材《普通昆虫学》。5岁那年,李於言在家里有了自己的“昆虫角”,后来逐渐发展成“微型昆虫博物馆”,他尝试饲养过上百种昆虫。换土、喂食、调节湿度……这些昆虫主要是由他照顾,因为是自己的爱好,所以每天他主动做这些事。虫子死了,李於言就学着把其中一些做成标本。

妈妈发现,李於言对昆虫的喜爱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吃饭的时候,不管说什么话题,最后都会绕到昆虫,写周记如果不限题材,他一定会写昆虫。对昆虫的痴迷不仅增强了李於言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增强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参加宁波当地“你们的动物朋友”主题作文征文时,李於言投稿时自然选择了昆虫,一篇题为《黑将军》的作文凭着独特的选题和趣味的语言拿了奖。

“威武霸气的龙牙姬兜、大刀阔斧的多刺斧螳、姿态蹁跹的斐豹蛱蝶……它们都是我的动物挚友。最近,我又结交了新朋友——红足修猛蚁。”李於言在文章开头这么写道。

对于为何称其为“黑将军”,李於言是这么解释的:“红足修猛蚁喜欢单兵作战。这种蚂蚁到底哪来的自信呢?这得从身强力壮、虎背熊腰的身材说起。它们体长约1.5厘米,比常见的蚂蚁要大得多。身体呈黑褐色,拥有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像极了身披铠甲的将军。”

小学阶段还没有生物课,李於言目前的知识储备都是自学完成,而学习的动力源于爱好。

在李於言的影响下,妈妈於文文慢慢也成了半个“昆虫专家”,“儿子要求我不能打死蚊子,只能尽量争取活捉,让它们成为小螳螂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