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 赏民俗 促消费 端午盛宴释放人文经济独特魅力
一年一度的西溪龙舟赛燃爆杭城。记者 李忠 摄
杭州“端午沐兰汤,宋韵嘉年华”主题民俗活动。记者 李忠 摄
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记者 李忠 摄
杭州日报讯 今年端午假期,正好遇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与端午“撞”出诸多精彩。龙舟竞渡、长街龙宴、民俗市集……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不仅将节日氛围感“拉满”,同时也带动着消费数据快速攀升,人文经济独特魅力得以强烈释放。
6月10日端午节,2024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开幕,一年一度的西溪龙舟赛燃爆杭城。
9点20分,比赛正式开始,来自西湖区民主党派的7支龙舟队伍率先开赛,鼓点激昂,船桨舞动,浪花飞溅,龙舟在碧绿的水面上劈波斩浪。随后的国际龙舟赛,由暇意西湖队、千年舟龙舟队、听不懂队、知识矩阵队等10支队伍组成。参赛者除中国选手外,还有来自奥地利、巴西、俄罗斯、荷兰、墨西哥、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爱好者。本次比赛采用国际标准龙舟,实行河道追逐竞赛的形式。最终,千年舟龙舟队以10分47秒获得国际龙舟赛的第一名。来自美国的柯苔霖感叹,虽然很累,但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来自奥地利的海文也表示,要把划龙舟的体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希望下一次还有机会来参加。
11点,锣鼓同奏,彩炮齐鸣。西溪湿地深潭口水域、五常港浜口桥河段百舸争流,来自蒋村、文新、三墩、五常等周边镇街的居民自发组织的近300条龙舟开启“龙舟胜会”,展现非遗魅力。“百里人家迎盛宴,欢声载酒祝丰年。”蒋村龙舟协会负责人介绍,划完龙舟,谢过龙王,每家每户就以村为单位享用龙舟饭,“吃龙舟饭对于蒋村人来说,不亚于大年三十吃年夜饭。”
当日,西溪湿地洪园景区五常港浜口水域也是热闹非常。来自余杭区五常街道9个社区的近200条龙舟在雨中飞桨逐浪,欢度佳节。区别于竞速龙舟,五常的龙舟更注重观赏性,讲究力量与技巧。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近200条龙舟如游龙出海,龙首浮沉、龙舟甩尾之间扬起激昂的水花。桨手动作整齐划一,“龙吐水”、压水花等技巧在或挺身举桨、或横卧水面的配合中呈现出鲜活灵动的画面,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群龙戏水、龙游百态的视觉盛宴。
据统计,端午小长假3天西溪湿地共计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同比2023年上涨2.84%,总营收同比上涨11.67%。
除了龙舟竞渡之外,长街龙宴、民俗市集等浸润着非遗文化的活动同样将杭州各地的端午节日氛围感“拉满”,多种端午主题特色民俗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体验游览。
余杭的旱地游龙,是“送福龙”。6月9日游龙会当天,黄湖镇青山村的村民们齐聚村委,迎龙醒龙。这条龙是由青山村的村民们合力创作的。大家或是为游龙贴上贴纸,或是挂上灯笼,使其别有一番风味。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音乐,“青山玲龙”在村内越过山水田园,将祝福带到村庄每个角落。余杭还将非遗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了长街龙宴、闲来吾市国风集、粽趣游园会、“寻趣—端午文化体验”等活动,带来别样的节日民俗体验。
临安博物馆内,一场“非遗味”十足的购物节格外吸引人。竹编、工艺纸伞、工艺纸扇、鸡血石雕、昌化石等90余种饱含“吴越文化”的临安非遗民俗手工艺作品,和北京绒花、潍坊风筝、贵州傩面、罗山皮影、河南万福虎等全国480种非遗手工艺作品,共同在此次购物节上“争奇斗艳”。
在富阳最南端的湖源乡窈口村,则以粽叶飘香,非遗传情。窈口村“源享共富工坊”负责人臧群蔚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的村民,从早到晚可以包七八百只“古法灰汤粽”,包一只粽子可以赚0.3元工钱。湖源乡还成立了村播共富“助跑团”,开通客货邮专线,助推灰汤粽等“湖源山礼”出村进城,端午期间灰汤粽销量超10万只。
光看还不能满足,非遗体验更有玩头。当地推出的“古法灰汤粽”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饶有兴趣地跟着农家巧妇学包灰汤粽,倾听西晋名臣周处与灰汤粽的传说,在粽香中品出文化味和幸福味,愿所有美好接“粽”而来。
除了粽子,今年端午节,艾草花束出圈了,年轻人纷纷晒图,花束里有菖蒲、艾草、玉簪叶,挂着卡片、铃铛和流苏。杭城不少花店嗅到这股潮流,推出艾草门挂、车挂、花束、花篮等“端午系列”产品,价格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90后”姑娘小全在运河边经营着一家花店,今年推出了7款“端午系列”产品,销量近千份,艾草花束最受欢迎,300份不到两天被订完。作为本地老字号中药馆,方回春堂也接住这波流量跨界合作,凭借老底子香包联名吴山花鸟城推出三款“香包艾草花束”。“价格在29-49元不等,在吴山花鸟市场的线上商城同步售卖。”方回春堂河坊街馆办公室主任胡佳梁提到这是第一年尝试,一周时间卖了300多束。